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实证主义这种传统观点有所改观,如哈特不仅提出并论述了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而且认为,对具有重大宪法意义的判决,涉及道德价值之间的选择,应在相互竞争的利益之间力求公正的权衡,[41] 不参照任何特定内容或社会需要而以纯粹形式的观点去定义法律是错误的。
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166页(违法行政行为包括无效的行政行为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上述例子不一定代表司法实践的普遍状况,但它们至少说明,法院在一些案件中对公民的抵抗给予了承认。
(二)无效行政行为在大陆法理论中,对公定力的限定主要是无效行政行为。方世荣:《对当代行政法主体双方地位平等的认知:从行政相对人的视角》,载《法商研究》2002年第6期。(4)行政人员在实施强制措施过程中严重侵害善良风俗和人格尊严的。它与这样一个问题联系在一起,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能否以行政行为违法作为抗辩理由?或者说,当事人没有直接对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而是事后在刑事辩护中提出附带的、间接的异议(collateral attack),是否允许?[36]英美法上的相关规则主要是由法院通过判例确定的,其精神也大同小异。[5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8号),第57条第2款。
也有的认为它表达的理念已经过时,主张取消行政行为公定力的概念[23]。(三)妨害公务和国家赔偿的实践公民拒绝行政违法行为是否构成妨害公务、所受伤害能否获得国家赔偿,是公民拒绝权的两块试金石。但是,提供发布言论平台的网络服务商都是明确的,网络立法应该规定服务商有义务保证在自己网站上发布的信息合法、不与社会公共道德相抵触,如果其没有尽到注意的义务,就应当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拟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对人肉搜索行为背后涉及的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使问题做出论证,并力图对网络言论自由的合理限制提出实证的解决方案。应该说,作为信息搜索手段的人肉搜索本身是中性的,但利用人肉搜索机制实行的行为则有必须被判断是非曲直。(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但是,现实社会中的理性个体,一旦进人虚拟的网络世界,参与到滥用人肉搜索的行为之中,其个体意识会因为网络世界的匿名性而逐步丧失,而网络的去威权化特征则使其自我控制能力渐渐减弱,继而无意识的人格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的社会约束力也会持续下降,再加上从众效应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理性的个体就会做出和大多数人一致的非理性的行为选择,表现在人肉搜索的滥用之中,则体现为对被搜索人的谩骂、侮辱,甚至将此种不法行为延伸到现实之中。
【参考文献】{1]徐源.网络舆论暴力的意识形态解析—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些许思考[J].公共管理,2009,(3).{2}季卫东.戴维·凯斯瑞.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与现实[A].许章润.清华法学[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62,{3}〔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83.{4}[美]欧文·M·费斯.言论自由的反讽[M].刘擎,殷莹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3.{5}邢璐.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德国研究,2006,(3).{6}龙显雷.谈美国宪政下的言论自由—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的历史分析[J].法商研究,1997,(2).{7}程洁.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9,(3).{8}高铭暄,张杰.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一{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88.{10}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J].法学论坛,2002,(1).{11}苏力.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J].法学研究,1996,(3). 进入专题: 人肉搜索 言论自由 。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
{9}由于网络言论自由和传统言论自由在场域、传播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因而对网络任何形式的过度的、不适当的管制都会降低因特网给人类带来的福利,减缓人类向信息社会推进的步伐。德国的《信息和传播服务法》对网络经营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如责令服务商聘请青少年保护人员等。但是,此条规定对于滥用人肉搜索这样的网络行为根本无从适用。网络言论自由与传统言论自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网络的匿名性导致网民很少也很难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另外,我国历来都缺乏通过司法的个案衡平来确认权利的传统,尤其是对于宪法权利而言。但是,在传统媒介传播话语权中的长期失语,使得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行为一旦进人网络领域就会被无限放大。从此,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成了互联网匿名性和隐蔽性的象征。(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通过制定法律层面的全国性互联网立法来合理限制言论自由,转变过去以管理为核心价值的立法理念,充分认识到言论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只是手段,保护才是最终的目的。但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言,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对人肉搜索的滥用会使言论自由的行使滑向另一个极端。
但是,宪法上没有规定具体的保护方式,并不等于基本权利无需保障。条例规定,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或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
{1}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实社会中理性的、有意识的个体聚合成人肉搜索中非理性的、无意识的群体呢?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依靠理性的判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使得自身行为的目的与价值在社会关系和规则的调节制约下得以满足。网络舆论暴力的显着特点就是有意识的个体丧失,而代之以无意识的群体。(3)相对于中央网络方面立法的分散和滞后,地方性法规关于网络言论自由方面的立法更加活跃。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下列行为:……(七)假冒他人名义发布、发送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网络诈骗。但人肉搜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与百度、谷歌等等直接搜索引擎不同的是,百度、谷歌引擎在本质上属于计算机程序,这些程序能通过预设的条件进行信息筛选从而过滤出程序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而人肉搜索则与计算机程序无关,其搜索手段采用的更多是人海战术,计算机在人肉搜索中相当于一个平台,人肉搜索依靠的资源不是网络信息而是不确定的网民群体,搜寻信息借助的是原始的口口相传模式。责令服务商聘请青少年保护人员。
所以,从实质上看我国采用的是宪法权利的相对保障方式。可以看出,德国言论自由的保护采取的是相对保障方式。
2.对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立法的建议(1)提高立法层级,转变立法理念,增加权利救济的渠道。可以说,是国家权力的强势和社会组织的弱势挤压了言论自由在现实中的生存空间,但是,网络是弥补这一缺失的最佳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自由的滥用不受规制,自由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任何自由都应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网络人肉搜索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宪法问题是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人肉搜索行为在现实中的双重角色是宪法在保护和限制言论自由方面两难选择的写照。
例如,美国《1996年通信正当行为法》规定,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公共计算机网络上传播或容许传播具有猥亵意味的色性相关的材料,将被视为犯罪。【摘要】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肉搜索行为在网络中的双重角色扮演体现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另外,近期,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公安部门在回复乔智等15名政协委员的提案时也提到,目前正在提请并参与修订深圳现有互联网安全管理地方法规,增加人肉搜索行为规范和管理内容。在我国,由于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要想追究大量匿名的网络言论发布者的法律责任相当困难。
在法治实践中,一般都是宪法首先规定公民的某项基本权利,普通法律再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对宪法的此项内容进行具体的界定,在普通法律所界定的范围之内对公民基本权利付诸保障和实施。尽管网络为公民的言论自由带来了更为自由宽广的公共空间,但如果没有任何约束而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网络交往行为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同时,国会在立法的时候也会参照联邦最高法院确立的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联邦最高法院在适用‘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原则时探求的是崇尚自由的理想与务实的步骤相结合的路径。2009年6月1日生效的《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也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对于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予以禁止。
因此,无论人肉搜索的初衷是站在多么高的道德制高点上,一旦被滥用就会蜕变成网络暴力,异化了的人肉搜索,只是在言论自由幌子下的群体性违法行为而已。(乙)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卫生或道德……。
比例原则给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利益位阶如何确定等一概由法官自己判断,很容易导致司法的不统一。如果要对他人的言论自由加以法律上的限制,权利主张者必须能够提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言论者有法律上认可的过错并造成了或可能造成更大伤害,且这一限制不过多影响他人行使言论自由。首先,公共福祉原则认为如果对言论自由进行限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而且必须采取法定的形式。正如不存在绝对的权利和自由,言论自由作为宪法所保障的自由权也是相对的。
利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公民既充分行使了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也发挥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弘扬了主流道德价值观,促进了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的实现。宪法在保障公民以言论方式表达思想见解的行为不受非法干涉的同时,也暗含了言论自由必须受到合理的限制。
言论自由又称表达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7}另外,韩国国会也在2006年针对日益严重的网络言论自由滥用通过了《促进利用信息通信网及个人信息保护有关法律修正案》,规定日点击量超过10万名的门户网站在其网络社区必须采取实名制会员注册。
{2}也就是说,言论自由还承载了公民参与社会自治的权力。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